5月1日,營改增向最后四個行業推進后,將全面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,在行業間保障抵扣鏈條的完整性,可以鼓勵專業化分工,帶來社會生產效率和品質的提升。
作為營改增中的重中之重,金融、房地產兩大行業目前具體適用稅率、可抵扣項目、稅收優惠項目都還沒有最后公布,根據各方面的信息分析,可能分別適用6%、11%的增值稅稅率,實行抵扣模式納稅。如果站在業務鏈的角度,無論金融還是房地產都將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,兩大行業在源源不斷的提供自己的服務、產品的同時,也接受來自各行各業的服務、產品,因此,全行業營改增后,需要把企業置身于整個增值稅體系下考慮,優化業務流程,挖掘節稅空間。
一、利用稅率差節稅
從長期增值稅改革立法看,目前我國的增值稅稅制依舊是發展的一個過度階段,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,各行業存在17%、13%、11%、6%等多檔稅率以及3%的征收率,部分成本項不能抵扣,行業間稅負不公平,從長期來看,單一稅率才是未來發展方向。但是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存在不同的稅率差,也為企業通過業務流程再造,積極開展稅務籌劃提供了空間。
哪里有稅率差,哪里就有稅務籌劃的空間。從稅收上看,業務流程再造是通過對現有業務流程的梳理和重新組合優化,實現稅負下降的目的。不同的稅率差異,也為企業開展業務、選擇供應方、集團內各關聯公司協作提供了多種選擇和節稅空間。
二、影響增值稅稅負的變量
影響增值稅稅負的變量有以下幾點:(一)存在17%、13%、11%、6%等多檔稅率。(二)抵扣應有合法抵扣憑證,不符合法律、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的,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。(三)人力成本等部分項目沒有納入抵扣范疇。(四)國家針對特定項目出臺免稅等優惠政策。
目前,大中型企業混業經營已成為常態,同時服務商、供應方來源眾多,善于綜合利用上述幾個影響變量,借助于以下幾個路徑尋求最優調整方案:
(一)從高稅率向低稅率轉化、零稅率轉化;
(二)從不能抵扣項向可抵扣、抵扣更多稅款轉化;
(三)由自己組提供生產、服務到進行產品、服務外包,增加抵扣項;
(四)集團內各子公司之間業務協調配合,合理定價,實現稅收成本最優化;
(五)對混業經營業務分拆,避免適用較高稅率,走專業化之路。
三、節稅須注意事項
利用稅率差進行節稅籌劃的同時,需要關注以下幾點:
(一)合同、財務核算應匹配。商業交易的實現大多是通過合同載體進行的,業務流程的再造應通過合同予以確定,發票的開具、財務核算科目的選擇做到匹配、一致。
(二)關注隱形稅收、非稅成本。業務流程的改變可能引發其他類型納稅義務,產生隱形稅收(比如增加所得稅),也可能引發其他商業成本,產生非稅成本。如果隱形稅收、非稅成本大于節稅額度,說明此項籌劃不成功,當然非稅成本有時無法量化,界定非常困難。
(三)應有合理商業目的。我國針對避稅行為出臺相關的納稅調整辦法,同時稅務機關可以依據實質課稅原則,對沒有合理商業目的的交易行為進行納稅調增。